历史视角:巴拿马运河开凿过程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
从巴拿马移民网站上我们可以了解是,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,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。巴拿马运河水深13米~15米不等,河宽150米至304米。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,设有6座船闸。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,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。
巴拿马运河的开凿过程注定是是一段不平凡的历史。多少年来,帝国主义一直试图控制拉美国家,包括这些国家的主权领土、能源、交通等。处在这一地区的巴拿马共和国曾经就是一个受到扩张、侵占的国家,巴拿马人民在历史上受尽帝国主义的奴役与压迫,巴拿马运河就是最好见证。
巴拿马地处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交界处,地区优势明显,左临太平洋,右临大西洋,最宽的陆域宽度只有80多公里。这一切使得巴拿马成为沟通两大洋的理想之地。早在16世纪,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就曾下令进行巴拿马运河开凿的测量与调查。到了1879年,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审查巴拿马运河问题的国际代表会议,决定由法国政府全面负责进行开凿运河。1880年1月1日,法国的"全球巴拿马洋际运河公司"宣布正式开工挖凿巴拿马运河。然而,因流行病的发生、蔓延以及财政上的重重困难,挖凿工程终于在1889年停顿。在以后的时间里,美、英、法三国围绕着巴拿马运河的开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逐。1901年,美国迫使英国就范,缔结了《海一庞斯福特条约》,同时废除了1850年签订的保证两国对巴拿马运河拥有平等权的《克莱敦一布尔尼条约》,美国从此获得了开凿、经营和管理巴拿马运河的特权。1903年,在美国的策划下,哥伦比亚共和国巴拿马地区的一些人发动政变,宣布成立巴拿马共和国。同年11月18日,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,规定了美国以一次偿付1000万美元和9年后付给年租25万美元的代价,取得永久使用巴拿巴运河区(约14.74万公顷)的权利。除了这一权利之外,美国还得到修建铁路和设防驻军的权利。
在法国原先开凿运河航道的基础上,美国又投资3.87亿美元,雇佣了数十万人挖凿运河。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,1915年通航,1920年起运河成为国际通航水道。
巴拿马运河通航以来,至1999年12月31日,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航行等各个环节,管理运河的最高权力机构是"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",委员会的总负责人由美国人担任,副手是巴拿马人,运河的全部引航员由美国人充当。
据巴拿马移民专家介绍,为了夺回运河的管理权,巴拿马人民不断进行英勇斗争。 1946年1月9日,巴拿马曾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反美爱国斗争。在巴拿马人民坚持不懈的反抗与斗争下,美国政府终于和巴拿马政府签订了《巴拿马运河条约》。根据这个条约,美国应在1999年前把巴拿马运河及运河区全部归还巴拿马,美国驻扎在运河区16个基地的军队全部撤走。
运河回归后,巴拿马政府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处理运河事务。多年来,运河在巴拿马人民的管理下通航能力不断增强,经济效益逐年提高,实践证明巴拿马人民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运河。
而近几年很多人投资移民巴拿马,不仅仅是看重它近年来的经济发展,还有巴拿马运河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商机。
(责任编辑:lisa)
